2020-10-29 來源:藥時代
2020年9月25日,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邦耀生物”)宣布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合作開展的“PD1敲除非病毒定點整合CD19-CART細胞治療復發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臨床試驗”取得突破性成果。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在PD-1位點實現定點整合的CART治療,也是全球首例非病毒定點整合CART細胞治療淋巴瘤的臨床試驗。這條新聞在藥時代公眾號上進行了同步發布,引起了許多朋友的密切關注。
風頭正勁的“基因魔剪”
與炙手可熱的CART
2020年10月7日下午5時48分,備受關注的諾貝爾化學獎獲獎名單揭曉:法國微生物學家、遺傳學家和生物化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和美國生物學家Jennifer Doudna教授因二位在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方面的杰出貢獻而獲得殊榮。CRISPR/Cas9素有“基因魔剪”之稱,利用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按照特定的需求去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將對生命科學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癥療法,并使治愈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CRISPR/Cas9技術提供了一種修改、調控和觀察基因組的工具,極大地加快了科學研究的腳步。這讓它可以在廣泛運用于生物研究和生物技術方面。
CART療法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英文全稱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這是一種治療腫瘤的新型精準靶向療法,近幾年通過優化改良,在臨床腫瘤治療上取得很好的效果,是一種前景良好的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方法。與普通的抗腫瘤藥物相比,CART治療更精準、殺瘤范圍更廣、效果更持久。
現在主流的CART產品通常需要使用慢病毒感染來進行制備,非病毒自體CART產品目前還較為少見。面對近期邦耀生物利用這種新技術在臨床上取得了全球首例的突破性成果,藥時代團隊走近了邦耀生物團隊,對邦耀生物聯合創始人/CEO席在喜先生(左1)、邦耀生物聯合創始人、腫瘤免疫研發副總裁杜冰博士(左2)和邦耀生物合伙人、創新CART項目負責人張楫欽博士(左3)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圖一:邦耀團隊接受藥時代專訪
此CART非彼CART
非病毒 + 定點整合大有學問
雖然目前主流的CART細胞在臨床上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但是科學探索的道路總是永無止境的。能夠找到更好的制備方法,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規避舊有的不良反應,是每一位科學家日夜所望的。在采訪中,杜冰博士和張楫欽博士為我們講解了邦耀生物這次的非病毒CART較傳統CART有什么區別和優勢。
(以下內容整理自杜冰博士和張楫欽博士采訪速記)
非病毒 VS 病毒
更安全,更高效
傳統的CART療法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把一個含有能識別腫瘤細胞且激活T細胞的嵌合抗原受體的病毒載體轉入T細胞,即把T細胞改造成CART細胞,然后再注射入病人體內進行治療。這種策略往往需要用到慢病毒進行感染。一方面慢病毒生產成本很高、工藝相對復雜,另一方面會帶來隨機插入的癌變風險。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想到了充分利用基因編輯平臺的優勢,在不使用病毒的前提下去生產CART細胞。因此,邦耀生物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非病毒定點整合CART技術(Quikin CART?),可以在不使用病毒載體的情況下,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將CAR元件定點插入到基因組的特定位點,從而開發屬于邦耀生物2.0版CART的管線產品。
另外,我們最大的優勢是在對T細胞的改造上。與其他公司改造TCR不同,我們是在PD-1上進行定點整合的。原有的CART制備是先用病毒感染,然后再用基因編輯進行敲除。Quikin CART?技術無需采用病毒載體進行細胞制備,一步即可實現CAR元件在基因組的定點整合和T細胞內源基因的調控干預,這既簡化了工藝流程,降低了生產成本,也大大縮短了制備時間。
定點整合 VS 隨機插入
更穩定,更可控
慢病毒感染過程中CAR元件是隨機插入基因組的,這意味著每個細胞都是不同的。這種插入方式其實對每個細胞的影響是很大的,對CART細胞的狀態和功能會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這也導致了終產品的均一性會比較差。而邦耀的Quikin CART?產品因為是定點整合,所以均一性很高,效果也更加穩定。
邦耀的Quikin CART?平臺可以選擇一個特定的位點插入CAR元件,這個位點可以是對T細胞功能產生明顯提高的位點,比如我們這次選擇了大家公認的免疫檢查點PD-1位點。在此前,抑制PD-1信號通路大都通過抗體藥物來實現的,而利用基因編輯改變PD-1來提升T細胞性能的報道還比較少。從目前的臨床結果來看,敲除PD-1的CART細胞在病人身上不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而且病人身上的細胞因子釋放綜合癥(CRS)等副作用也是比較小的。
局限血液瘤 VS 擴展至更多腫瘤
適用性更廣,造福更多病患
邦耀的非病毒定點整合CART細胞一開始就比普通的CART細胞有更大的改造空間,所以在選擇適應癥的時候我們就選擇了挑戰性更大的復發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而非急淋。因為在急淋治療中,常規的CART療法已經能夠達到相當不錯的效果,如果我們這時候只是換了一個治病的方法,沒有太多的意義。所以我們想聚焦在普通CART細胞更難起到效果的領域,例如淋巴瘤和實體瘤。目前我們正在做一些實體瘤的臨床試驗,未來會逐步披露相關的臨床數據。
新技術的開發歷程
從九死一生到守得撥云見日開
從2017年11月到2020年9月,不到三年的時間,邦耀的Quikin CART?技術平臺就已搭建完成,并且在臨床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樣的成就可以說看上去一帆風順,然而在采訪中,杜冰博士和張楫欽博士為我們帶來了這項技術發展背后經歷的種種困難和挫折。
困難1
CART里的無人區,每一步都在探索
CART雖然是一個大熱的研究方向,但是市面上大多數的CART產品都是利用慢病毒感染來制備的,用非病毒定點整合的方式制備CART細胞鮮有人進行研究。張楫欽博士在訪談中直言:“創新意味著挑戰和失敗,既然選擇了這個方向就義無反顧的前行?;蚓庉嬙诖蠖鄶导毎委熤袔缀醵际鞘褂们贸姆绞竭M行的,做定點整合的課題組少之又少,因為定點整合難度大而且效率非常低,在T細胞中尤其如此。做的人少,意味著我們能夠參考的東西就很少,很多時候基本上都是靠我們的科學家團隊在摸索。”
2018年Nature上發表了一篇首次利用非病毒定點整合方法編輯T細胞的論文,這篇論文的出現一方面給了邦耀的科學家們緊迫感,另一方面也像一顆定心丸,告訴黑暗中探索的科學家們勝利的曙光近在咫尺。
談及這篇文章,張博士說道:“與這篇文章相比,他們當時只是做到動物模型上,而我們當時的目標是奔著臨床去的。發文章更關注這個技術是不是有可能實現,而我們更關注的是這個技術在臨床上是否可行,是否可以推廣?!?
困難2
難見起色的陽性率,科學與商業陷入兩難
與慢病毒感染制備的CART細胞相比,非病毒定點整合CART細胞的陽性率是比較低的?;貞浧饘嶒灈]有進展的日子,張博士說道:“最開始做的時候,各個方向都需要做大量的探索。因為CAR長度較長,意味著定點整合的效率會比較低。當時這個項目開始時大家都抱有很大壓力。因為這方面做出嘗試的人很少,大家都認為成功的幾率不大。與目前常規的慢病毒制備相比,這種方法在陽性率上看上去沒有什么競爭價值,但是,我們相信在其他方面它會有自己的優勢。
在這個時候,與多所高校合作的特殊背景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為背靠高校,我們在項目上可以更自由地去選擇更加有探索性的課題。就算最后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走不到臨床,我們也可以將其作為一個科研項目來推進。
話雖如此,我們當時做這一項目也經歷了許多科學家的嚴格驗證,因為邦耀本身的科學家團隊非常強大。可能公司的商業部門更多的是從商業運營、商業開發的角度去選擇項目,但是科學家團隊可能關注的更多的是這項技術本身的創新性和未來。當時經過專業評估,我們整體對這個項目的價值和潛力還是很看好的,雖然我們可以預料到在研發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
困難3
新冠疫情爆發,臨床進展受阻
在經過無數次摸索、嘗試和優化,這項技術終于可以推上臨床,進行IIT試驗(研究者發起的臨床試驗)了。然而此時,新冠疫情全面爆發,這項臨床試驗又不得不推遲。
面對臨床試驗的推遲,杜冰博士說道:“IIT對于我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我們的產品只有通過IIT才能收到真正的臨床反饋,我們在IIT中通過醫生和病人返回的數據,我們才能對這種新產品進行更好的改進,來進一步提升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的IIT規模有9例了,IND的申報工作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因為目前對IIT的最大考量因素就是安全性評價的問題。受到疫情的影響,試驗進度被耽誤了許多,雖然我們已經在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后的第一時間就安排推進了臨床試驗,但是還是受到了較大的影響,目前病人的入組還在持續進行中?!?
因為這項技術在臨床前實驗中就有表現優秀,臨床上的好消息雖然遲了幾個月,但仍然如約而至。
守得撥云見日開
三個里程碑,以及未來無限的想象空間
在Quikin CART?研發的道路上,有三個里程碑是最讓兩位科學家感到激動和振奮的。
1、陽性率的提升:在剛做這個項目的時候,團隊在有限幾個位點的嘗試中就檢測到10%左右的陽性率。張博士表示這算是比較幸運的結果,因為理論上可以編輯的位點有很多,而不同位點的陽性率可能存在很大差異。起始還能接受的陽性率給了團隊繼續改進方法來推進這個項目的動力。隨著后面不斷的改進和嘗試,現在的陽性率已經得到了大幅提升。
2、體外殺傷試驗:確定了陽性率后,就要確定制備出來的CART細胞是否能真正的發揮作用。臨床前實驗結果顯示,Quikin CART?平臺制備出來的這種非病毒定點整合CART細胞與一般慢病毒感染CART細胞相比,具有相似甚至更好的效果。
3、臨床數據:臨床結果才是檢驗一項技術是否有效的標準。張博士表示,臨床上目前給到的結果“出乎意料地好”。一方面,病人的淋巴瘤得到明顯緩解,產品的有效性非常明顯;另一方面,根據臨床醫生的反饋,目前的CRS反應都比較輕微,效果很好,“CART細胞就像是默默地在絞殺腫瘤細胞”。
談到這項技術的未來發展,張博士表示:“細胞療法的未來有無限的潛力,因為可編輯的位點數不勝數,這就賦予了基因編輯科學家們無限的想象力。我們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更好的CART產品出現,造福于廣大罹患惡性腫瘤的患者!”
聽完兩位科學家講述Quikin CART?的發展歷程后,我們對邦耀這家孵化于紫竹科學園區的企業背后的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藥時代團隊此次也有幸采訪到了邦耀公司的CEO席在喜先生,從他娓娓道來的講述中了解了邦耀作為一個新興的生物技術公司的發展歷程和其背后的情懷與價值理念。
邦耀的故事
從2名員工到6000 m2 GMP中試基地
科學家與企業家雙引擎
2013年,留美歸國科學家劉明耀教授、李大力教授團隊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文,全球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了哺乳動物基因,依托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發力量和優勢,邦耀生物應運而生。這是一家以基因編輯技術引領創新,開發突破性療法,造福全人類為使命的高新技術企業,總部位于上海元江路新光華創智園。2015年4月,連續創業家席在喜先生作為一名建樹頗多的企業家,放下了成功過往,與邦耀科學家團隊結緣于基因編輯技術,開啟了邦耀生物的新篇章,也為邦耀生物增添了企業家的新引擎,科學家與企業家的雙引擎模式快速的推動著企業的發展。
采訪中席先生表示,邦耀生物致力于成為新商業文明時代全球領先的基因細胞藥企,依托自主研發中心及與華東師范大學共建的“上?;蚓庉嬇c細胞治療研究中心”,過去5年已產生110項專利成果,有5個項目在8所知名醫院開展IIT試驗,其中3個項目進入IND申報階段,并在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Medicine 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了12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邦耀生物已搭建基因編輯、細胞治療與基因治療三大技術平臺,并擁有6000平米GMP中試基地及近100人的運營團隊,有力保障創新的研究成果能夠快速轉化與應用。邦耀生物通過患者需求和臨床反饋不斷推動研發產品快速更新迭代。并秉持開放、共享、共贏的態度,與全球創新生物醫藥生態鏈企業一起,加快推進創新藥物的轉化與落地,造福全球遺傳疾病及惡性腫瘤患者!
情懷,不只情懷
誠然,過去的成功并非偶然。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的不斷發展把人類帶入新商業文明時代,顛覆性創新成為創業者的靈魂,席在喜就是這個時代崇尚跨界與顛覆性創新的連續創業者,骨子里的不羈和“不安分”推動著他不斷奔跑著追逐夢想,在外人看來兩次創業實現財富自由的席在喜可以安靜下來享受生活,或許,曾經徒步穿越過羅布泊、與王石同期登過玉珠峰的他感興趣的是下一座還沒攀登的高峰。直到那天,他的一位摯友、年僅36歲的創業伙伴因罹患癌癥去世,這個噩耗讓他開始重新思考他的人生目標。經過幾個月的思考,他決心放下手上一切,將所有精力投入到下一個人生的目標高峰:聯合創建一家生物技術公司來攻克癌癥和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
2015年4月,時值第三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知識產權交流大會,席在喜第一次近距離地了解到了生命科學領域這個對他來說全新甚至陌生的領域?;趯蚓庉嫾夹g的好奇心驅使,席在喜拜訪了時任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劉明耀院長,表達了自己希望在生命科學領域做一些對人類有意義的事情。一個跨界企業家義無反顧的決心打動了科學家團隊,邦耀生物從此開啟了新的發展時代。
“那時除了劉明耀教授和幾個兼職科學家,整個公司的全職人員只有兩位,辦公室是紫竹免費提供的一間小房子。而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全新的辦公地點,還有一個6000平米的GMP中試基地。”席先生與我們坐在即將搬離的舊辦公室里,聊起這五年來企業的發展,一時間不禁感慨萬千。
圖為邦耀新落成的辦公室
“中國在化藥時代與國際藥廠的差距巨大,在靶向藥物、抗體藥物上與國際藥廠大大的縮小了差距,在基因細胞藥物時代,中國的起步與發展速度都已基本與世界水平接軌了。”在談及中國生物醫藥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時,席在喜表示我們正處于最好的時代,生物科技飛速發展,200多年間的幾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到新的高度,人類在向外探索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革命性的發展,而人類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探索更迫切需要革命性的突破,基因編輯、細胞治療等新技術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中國的IIT政策為中國生物藥企帶來了新的競爭力,能夠更有力地推動像邦耀生物這種以基因編輯技術引領創新的新興的生物科技公司快速發展。
使命——商業之外的價值
毋庸置疑,CART產品的售價是昂貴的,諾華的Kymriah定價為47.5萬美元,Kite的Yescarta定價為37.3萬美元。雖然此次邦耀生物的Quickin CART?在制備上規避了病毒的使用,從原料和工藝成本上節省了許多費用,但是作為精準醫療和個性化定制治療方案的一種新技術,相比于成熟的流程化的傳統治療手段,CART治療的費用因為前期大量的科研投入和對技術的高要求在現階段仍然居高不下。
就像上個世紀計算機剛面世時,埃尼阿克的體積何其龐大,價格何其昂貴。而幾十年后的今天,計算機的普及程度已經遠遠超過當時人們的想象了。技術的革新和發展會讓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一直延續、進化和發展。相信CART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方式,因其獨特的療效和優勢,也會隨著技術的更新迭代和國家的政策扶植來造福更多患者。
正如邦耀生物的企業使命所言:以基因編輯技術引領創新,開發突破性療法,造福全人類!在未來,相信邦耀生物會致力于技術革新,在企業家和科學家雙引擎的驅動下,率先發現癌癥等危及人類生命疾病的解決方案,成為全球領先的細胞基因藥企!
文章轉載自 藥時代,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ekWsCnzUoXhOiwhVYVYZYQ